“由于您是重点地区返深人员,现在形势严峻,请您自觉在家隔离14天,不要出门。”在龙岗区同乐社区,网格员正上门挨个排查返深人员。
常住人口中有近七成是外来人口,在疫情防控方面,龙岗区面临的输入性压力不言而喻。然而,龙岗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现有技术,龙岗区已能够将全区所有重点人员精准定位到楼栋,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防控。
面对庞大的人群基数,能够如此精准的定位,龙岗是如何实现的?
“龙岗区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完备、基础平台健全、数据共享度高等信息化优势,依托时空信息平台、掌上大数据、掌上天眼等基础等系列支撑能力,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效地保证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和高效。”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象:
大数据赋能龙岗精细化疫情防控
“您好,进入小区前请出示i深圳申报码。”伴随着防控措施不断升级,所有返深人员都需要进行自主申报。
节后返工,降低输入性风险,做好重点区域人员筛查是关键。然而,面对海量申报信息,如何进行高效筛选和分析?在别的地区,这些信息或许会直接分发给各网格员。而在龙岗,正是因为有了时空信息平台,这些信息将会得到可视化呈现。
“依托i深圳申报和网格员登记汇总的信息,我们在做好权限管控和数据脱敏前提下,能够将全区重点人员精准定位到楼栋,对其分布进行全面直观展现。”龙岗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该平台还能对“社会管理工作网”采集登记的实有人口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重点突出湖北籍人口在全区聚集情况,并关联分析同住人口聚集情况,相关应用及时分发给社区一线人员使用。
对重点人员的筛查固然重要,而对这些人员后续的管理也尤为关键。众所周知,所有湖北籍返深都需居家隔离14天。然而在龙岗城中村较为集中,且多数城中村没有现代小区的物业管理,依靠网格员挨个进行监督显然不现实。
而在这时,大数据又派上了用场。
“在龙岗各大城中村,我们主要通过视频门禁刷卡数据,精准管控居家人员。”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龙岗各大城中村都已安装门禁系统,人员出入都需刷门禁卡。
而这张小小的门禁卡,便融合了公安、网格等数据。“每当有人员刷卡,都会留下痕迹,我们也是借助此功能,来实现对重点人员的管理。”据他介绍,目前,龙岗主要利用城中村视频门禁刷卡数据,分析出疑似新增返深人员、未按要求居家隔离14天人员、手机信令湖北来深或返深人员等,同时将信息派发给社区工作人员。随后,社区负责人将会上门核查,提升核查精准度。而针对居家隔离人员,则主要通过新型视频门禁系统实时监控重点人员活动情况,对进(出)门刷卡人员及时发送短信预警。
探因:
得益于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沉淀
“能够实现如此精准和高效地管理,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近年来龙岗智慧城市建设的沉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平台、技术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大作用,实际上是先前建设成果的转化。”
记者了解到,作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近年来龙岗区以“需求导向、民生导向、基础先行、急用先行”为原则,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打造了一批标杆性智慧应用项目,初步建成了国内领先、独具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区。在“智慧政务”“智慧安监”“智慧应急”等领域,龙岗区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力提升了城市管理治理水平和政府工作效能。
截至目前,龙岗已经建成时空信息平台、掌上大数据、掌上天眼等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辅助作用。
以“掌上天眼“为例,在该平台上线之处,相关工作人员便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端调取区内各主要商超、交通枢纽、公园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实时画面,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管理。而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龙岗区还特设“掌上天眼—疫情防控专题”,通过掌上天眼系统向防疫参战相关人员推送全区范围内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地铁站、高速路口等9类实时视频,辅助从区到社区的“一竿子”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工作,确保做到“横到边竖到底”、无死角联控。
同时,近年来龙岗区也发力“智慧社区”建设,为社区防疫、基层防疫提供了有力保障。自2018起,龙岗区政数局负责牵头在坂田街道南坑社区和横岗街道怡锦社区试点智慧社区工作。两年以来,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元素逐步融入龙岗各个社区,既显著提升了社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极大强化了对社区治理的科技支撑,也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例如,各社区安装的具有人像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其设计初衷一方面是保障社区治安,另一方面可观察独居老人动向,以防发生不测。而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些门禁系统,不仅成了社区管理隔离人员的得力助手,还成了防控宣传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