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市中心向东北方向出发,蝴蝶湖畔,一栋高99.9米、远看像几块积木“堆砌”而成的未来大厦拔地而起。这栋“会呼吸的建筑”是全市首个近零能耗建筑,也是我国首宗带有碳排放指标出让土地的项目,它的发电、存电为未来绿色建筑做了生动示范。
2012年,国际低碳城项目在深圳东北门户落地,扎根下深圳唯一的以低碳命名的市级重点发展区域。在这块53.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绿色发展的全方位试验正在展开。如今在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下,国际低碳城的发展使命再度升维,共同担当东核“低碳智造核”重任。
十年恪守低碳底色,国际低碳城作为绿色低碳经济引擎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今的国际低碳城已成为深圳最具代表性的低碳发展区域,是深圳市唯一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特色的重点区域。
十年见证绿色蝶变,国际低碳城吸引力更旺。龙岗区低碳智库专家加盟献智,低碳产业项目、低碳技术人才不断往国际低碳城集聚,国际低碳城通过持续转型,逐步成为新兴的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区。
从深圳东北角一隅的偏远农村,到国际化绿色低碳示范样本,国际低碳城以自身的蝶变,讲述城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龙岗也在国际低碳城的开发建设中,走出了绿色生态、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三生”并举的产城融合之路。面向未来,作为国际低碳城所在地,龙岗加速朝着建成服务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的低碳产业示范的目标出发。
绿色名片诞生地
荒草地上建新城,面向国际的低碳交流展示窗口
2012年,刚刚经历大运会洗礼后的龙岗,迎来了建设国际低碳城的机遇。那一年的8月,国际低碳城在深圳东北门户——坪地街道挥铲动工建设。这便是国际低碳城的诞生。
如何用6个月时间完成正常两年半的工程——低碳城会展中心三馆及丁山河治理?龙岗区组织参与大运会的精兵强将投入其中,在一片黄土裸露的荒草地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会展中心,顺利保证项目在2013年6月第一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前投入运营。
2013年,刚刚建成的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迎来高光时刻。在此的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时,迎接了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名专家学者。世界的目光从此聚焦在深圳东北角的这片土地上,为国际低碳城这个“蓝图”的落地写下了精彩的开局。
自2013年开始,深圳已连续举办的9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其中有6届的主会场设在国际低碳城。10年间,国际低碳城论坛已成为深圳展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这里吸引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代表,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此交流低碳议题;这里开启了中国第一个碳交易市场,发布了《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深圳宣言》,开创了绿色低碳领域合作的新局面。
2015年,国际低碳城正式入选首批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2016年,国际低碳城获得国家发改委、欧盟委员会授予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称号。
如何将国际低碳城这张绿色名片擦得更亮?2021年3月,龙岗区组团奔赴北京召开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发展专家咨询会,聘请11位国内低碳能源、资源环境、绿色金融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加入龙岗区首批低碳智库团队。此后龙岗区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听取顶级专家对于国际低碳城的真知灼见。
在第九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上,龙岗区正式发布“双碳”新政两大核心文件——《龙岗区节能减碳总体方案》与《深圳国际低碳城综合发展规划》,再次向外界昭示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规划》赋予深圳国际低碳城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的总体定位,目标将该片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技术集聚创新区、低碳交流合作开放区、绿色低碳行动引领区”。到2025年,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到2030年,成为国家展现碳达峰碳中和丰硕成果的标杆。
绿色产业聚集地
“牛皮镇”变身,低碳产业加速集聚成势
10年前,国际低碳城的规划落子坪地,彻底改变了坪地的发展轨迹。
改革开放时期,坪地聚集大量来自香港的牛皮加工企业,是名副其实的“牛皮镇”,又陆续引入电镀设备制造、塑料和服装制造、五金加工等产业。
十年前,2012年的坪地仍是深圳典型的“三低三高”区域——人均耗水量是全市的1.7倍左右,人均耗电量是全市的10倍左右,万元GDP水耗是全市的4倍左右。
而如今的坪地已是全区绿色低碳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公司博士增至30人了,大家不觉得坪地很偏,反而觉得这里是绿色低碳创新创业的好地方。”今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隆科技总裁陈煜辉说。
以长隆科技为代表,低碳产业正往国际低碳城加速集聚。如今,深圳国际低碳城已布局深南电路等重点产业项目,集聚规模以上企业314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5家,上市企业9家,共有通产丽星、朗坤环保等绿色环保企业25家。去年底,与龙岗区政府签约的华为数字能源、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等一批项目,部分已经落子低碳城。
龙岗区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力打造“IT+BT+低碳”三大核心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思路明确将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是龙岗区对绿色低碳产业价值的笃定和龙岗绿色低碳发展既有优势的“加码”。
此后龙岗区密集举行了以低碳产业、低碳数字能源项目为主的重点项目签约,为国际低碳城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绿色低碳产业的优质企业。
龙岗区与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约,将在新能源项目为主的能源基地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2021年7月,在龙岗区绿色低碳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9家绿色低碳企业在国际低碳城集中签约龙岗,投资总额超500亿元。
与此同时,低碳技术开发利用正在国际低碳城展开试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院士团队,在国际低碳城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探索建立我国首个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区。
国际低碳城项目实施以来,带动区域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0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2.38亿元。与之相对的是能源消耗的下降,截至2021年,国际低碳城万元GDP电耗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7.1%;万元GDP水耗每年平均以13.2%的速度持续下降;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至0.606吨CO2/万元,比2012年减少1.31吨CO2/万元。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龙岗区将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壮大计划,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等载体,加快推动国家能源产业创新中心、绿色发展产业基金等平台落户,培育引进一批绿色低碳产业的领军企业。
为此,龙岗区正为绿色低碳产业积极释放更大的产业空间,重点推进坪地北、坪西、四方埔片区等平方公里级土地整备项目,打造坪地新能源产业园,积极推动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产业园区、深南电路二期、国显科技等项目建设。
未来,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项目有望在国际低碳城蓄势开启,在此形成壮大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低碳产业集群,为龙岗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注入绿色动能。
绿色生活践行地
试点零碳社区,“低碳营城”理念引领生态文明风尚
国际低碳城片区自然本底优越。这里三面环山,青山环绕,河谷穿流,丁山河与岸边的深圳国际低碳城、新桥世居相依相偎,成为附近居民的诗意栖息地。
若放到十年前,这样的美景是当地人难以想象的。彼时的丁山河“水黑熏臭”,人人避而远之。早在2013年,丁山河上游的景观提升工程已全面启动,2017年初,丁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进场施工,先后完成丁山河除黑臭、正本清源、截污改造、修缮岸堤。2022年,低碳城滨水公园、零碳公园陆续改造完成,
丁山河的“焕然一新”是国际低碳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如今这里越发成为低碳生态生活的重要展示窗口,这里的每个细节设计都以环保低碳为导向。
乘氢能电动车漫步国际低碳城核心区内,扑面而来的新鲜氧气得益于定时开启的森雾系统,让人犹如置身森林;马路两旁的路灯采用风光互补灯,最大程度降低能耗;废弃钢铁做成的各式雕塑,截桩做成的各式凳椅,处处体现着绿色回收理念……
在这里,绿色低碳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肌理,更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部署1.1MW的光伏板和2MWh的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每年可生产约127万度绿电,折合可供近500户三口之家使用1年;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06吨,相当于等效植树3.3万棵。
推开新桥世居的围屋大门,脚下是古朴幽静的石板路,印有“低碳24h”字样的井盖,指引人们开启生动有趣的低碳之旅。
在最大限度保留客家围屋原貌的基础上,百年围屋新桥世居被打造成近零碳示范社区,集成近百项低碳技术,突出展现社区居民的近零碳生活场景,其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被评为省级实践教育基地,鼓励更多家庭践行低碳生活。
龙岗能源生态园每年垃圾处理能力达198万吨,处理后的废弃物质量减重80%,体积减量97%,焚烧产生的废渣制成环保砖、金属可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再生,每年发电量超12亿度。
十年来,国际低碳城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带动城区环境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城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通过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境内河流基本消除黑臭现象,断面水质显著提升,河道生态明显改善持续推动低碳城碳汇郊野公园、黄竹坑郊野公园等项目的低碳示范性建设,“山环水润”的大坪地绿环系统逐步成型。
公共服务、交通、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龙岗能源生态园建成,坪地高中园开学,外环高速建成通车。3号线东延段延伸至坪地并在低碳城设立站点;正在推进的绿梓大道北延段、龙坪盐道路等项目建设将为国际低碳城周边加速构筑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
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积淀低碳文明底蕴,水清岸绿、市容整洁的画卷正国际低碳城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