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龙岗民生

民生实事:记者问卷调查显示:超九成市民认为农贸市场规范管理“最为迫切需要提升”

园山街道安良市场执法现场。

  脏水横流地面湿滑,菜叶遍地总扫不完,市场内外占道经营……农贸市场的这些问题广受市民关注。近两年,农贸市场环境和食品监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的“菜篮子”?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民、相关部门、社会学专家等。专家认为,从根源上讲,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是因管理脱节所致,必须加强跨部门协作,建议政府研究成立综合执法局,解决多头监管问题。

  问卷调查 80%的人认为农贸市场亟待整治

  自5月4日起,本报“龙岗民声”栏目针对全区农贸市场的短板持续进行了报道。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开展《农贸市场脏乱差该怎么解决》的随机问卷调查,针对农贸市场征求市民意见建议。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认为农贸市场亟待整治,13%的人认为有必要整治,仅有3%的人觉得整治可以缓一缓,无人选择不用整治。

  在“你觉得身边的农贸市场整体观感如何”的选项中,脏乱差的比例占67%,一般过得去的为26%,无一人选择“不错,干净整洁”或“很好,高大上”。此外,有89%的人认为,农贸市场的脏乱差会影响城市的观感,这表明在老百姓眼中,农贸市场整体形象极需改观。

  从“你认为农贸市场最需要最迫切提升的是哪方面”调查结果来看,市民对规范管理、卫生环境、占道经营和食品安全检测都非常关注,尤其是在规范管理上,超九成的人认为“最为迫切需要提升”。

  还有市民提出中肯的建议。多年从事市场管理的王先生表示,农贸市场经营主体一般是村集体,有的还是私人,没有执法权,又不主动管理,只算经济账。如果政府部门下大力气管理农贸市场,联合执法,严字当头,脏乱差情况肯定会有大的改观。

  执法部门 多头管理 执法主体还未界定

  据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龙岗局市场规范管理科负责人介绍,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农贸市场监管涉及工商、城管、经促、卫生、消防、开办方等多个主体。由此可见,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由多部门来把守,谁来充当监管主体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在跨环节食品监管等方面,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龙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每天都有严格的检测和把关,但自制自销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目前具体的实施条例尚未出台。

  专家说法 加强监管环节跨部门协作

  “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加强监管环节跨部门协作。一方面,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督和违法行为处罚,对于危害市民生命安全,赚昧心钱的不法商人,要坚决依法惩处,并永久剥夺从事食品行业经营的权利。另一方面,对于菜场内外环境,要根据需求的变化,合理布局。对于小贩宜疏不宜堵,政府可以规范化引导,让小贩有序经营。”龙岗区委党校社会学博士杨丽表示。

  此外,在有序经营的前提下,政府可开辟一块区域,在特定时间段给自家种植农产品出售的人规范摆摊,并收取小额管理费用于安全检测和卫生管理;在安全检测上,市场管理方要主动出击,对熟食生食蔬菜瓜果不定期开展检测,对于不合格的,发现一例处理、公示一例。

  他山之石

  香港:政府主导管理 培育自治力量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农贸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存在问题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城市管理顽疾。有一些城市也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例如香港,将菜市场称为“街市”,因为用地紧张,香港街市的建筑形态多采用大厦形式,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以提高便利性、服务效率及土地使用价值。街市可以跟熟食中心、市政办公、社区康乐、公共图书馆、幼儿园和停车场等功能结合,通过整治街道公共卫生环境,把零散摊档纳入正规管理体系,服务附近居民,满足购菜、用餐需求。在管理机制方面,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管理菜市场,同时注重培育市场的自治力量。

  记者手记

  少打“突击战” 坚持“持久战”

  记者走访农贸市场时,有些摊贩直言,抓得比较严,整个市场干净整洁许多;抓得不严,整个市场就恢复老样子。农贸市场联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如果每一个菜市场都能有针对性地规划布局,多派人员勤打扫,组织人员多监督多管理,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相信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这应该是一个长期化、常态化的过程,而非靠一天两天的突击可完成。

  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关乎城市的文明形象,也与市民的饮食健康、食品卫生直接相关。建立长效机制,对菜市场进行长效管理,让老百姓能长久地享受干净卫生的买菜环境,这才是真正造福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