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系统公共卫生防疫保障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06日 来源:龙岗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提案号】20210111

  【提案人】杨安群、刘益清、白雁、黄文德、杨共晓

  【理由】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场严峻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挑战,对世界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明确指出,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生命线,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从“无疫状态”向“适应疫情长期存在”转变。教育和卫生是两大核心民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下,面临着诸多防疫保障困难,也暴露出了诸如防疫领域的短板和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保障和支撑。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体系有待完善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横行肆虐,原有各部门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已经不相适应,完善教育、卫生公共卫生保障机制和加强基层公卫人员的能力建设极端重要,学校和医院对疫情防控的院感防控能力、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健康教育宣传存在不足,基层公共卫生部门和人员在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早发现”和“哨兵”能力亟待加强。

  二、学校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缺口大

  由于编制和经费不足,大鹏新区的部分学校尚未配备校医,学校的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工作临时请校外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支持和指导,与常态化下的学校防控要求不相适应。新区的三家公立医疗机构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医疗机构日常岗位设定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日常医疗工作人员引进不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下属3家分院及社康每天至少需要123人次参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境外接送专班等公共卫生防疫任务,参与防疫人员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1.6%,医护人员一个月要连续15天、每天轮值24小时的疫情防控专班,体力耗支和精神压力大,出现了不少医生和护士递交了辞职申请,防控人员缺口越来越大,医院及社康还需安排一线医务人员在新区新冠疫苗接种点参与接种任务;大鹏新区临近香港地区,为此新区又打算增加多个隔离场所驻点值守任务,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不断增加、防控压力增大,而这些公共卫生防疫任务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无专项资金保障,基层严重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人才。

  三、新区的教育和卫生年度投入经费缺口大

  据调研,各区对疫情防控物资按实耗100%列入政府投资全额保障,福田区、宝安区已按2019年同期工作量,核定所属区医院的“以事定费”补助;坪山区、龙华区亦拟按此方式补助医院;罗湖区在年中以一次性补助的形式给予罗湖医院集团2000万元;南山区一次性补助医院近8亿元,用于医院设备购置、设施改造等,其中,该区的专项疫情补助约2亿元。龙岗区《关于龙岗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市财政局下达龙岗区直达资金额度29.1亿元,其中国债资金28.5亿元,9.29亿元用于保障防疫相关支出需求,为各医院添置大量的口罩、手术衣、体温监测仪、检验试剂盒等医疗急需物资;基本民生支出4.8亿元,推动21个医院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龙岗区2021年全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8.79亿,其中教育和卫生支出分别为121.45亿和36.53亿,分别增长了13.68%和17.05%,教育和卫生预算支出占全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29%。大鹏新区2021年财政对三家医疗机构一般性经费拨款预算比2020年减少918.99万元,减少4.2%,而三家医院为公共卫生防疫产生的额外支出311.29万元/月,经费缺口很大。

  四、公共卫生基础建设薄弱

  大鹏新区的三家医院发热门诊硬隔离、现场采样监测、标本运输的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配置及装备都严重不足,尚未配备PCR核酸检测设备,实验室建设落后等等。

  【办法】

  一、确实保障教育和卫生系统防疫产生的公共卫生支出

  建议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参照《关于龙岗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精神,确实增加2021年度防疫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用于保障防疫相关支出需求,用于学校和医院公共卫生防疫人力资源支出、防疫耗材支出和公共卫生措施补短板项目支出。保障三家公立医院的年度预算支出只增不减,为打赢疫情防御战提供基本财政支持。

  二、增加学校编制,增加学校和医院以事定费预算

  用于引进和留住急需的防疫公共卫生人才。

  三、创新机制,制定高效的联防联控公共卫生机制和组织管理机制,并给以预算支出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创新机制,敢于担当,加强群防群控和联防联控,把疫情防控工作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建设,补齐核酸检测能力短板,补齐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储备公共卫生应急反应队伍和流调队伍,实施“平战结合”,科学配置专业结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加强演练“备战”,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防疫铁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