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人力资源局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20170078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王金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职工教育培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龙岗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龙岗区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各相关部门立足本职,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大力实施“大职训”体系建设。2015年我区出台“大职训”体系建设改革方案,印发了《关于推进“大职训”体系建设创建职业培训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试行)》和6个配套子文件,编制了《龙岗区职业培训发展“十三五”规划》,区职业训练中心整建制并入区人力资源局,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6个重点行业训练委员会,撤销5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组建龙岗区职业培训学校。二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扶持政策。区人力资源局认真落实广东省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深圳市企业岗前培训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为配合“深龙英才计划”实施,出台了《龙岗区高技能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对高技能人才个人、相关企业、院校、机构以及载体进行资助,其中个人资助额度最高可达150万元。区住建局制定了相应的产业人才住房扶持政策,明确将“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专项职业能力三级及以上人员”等技能型人才纳入我区人才住房保障。区教育局也出台政策对高技能人才的子女入学给予优先保障。三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满足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需求,区人力资源局着力提升存量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大规模培养技能人才,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企业岗前培训1.3万人次。我区“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开展至今,已累计招收中专学员2.8万人、大专学员4263人。区总工会大力开展职工素质培训、职工技能竞赛、以赛代训等工作,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约2000万元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全区约100万名职工受益。四是加大职业培训网络建设力度。区人力资源局积极推进与德国等国外高端职业培训资源合作,与德国吉森大学、爱华教育等合作筹建全市首家中外合作的中德职业培训学校,校区投资2.88亿元列入2017年市东进战略重点项目,校园改造和装修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全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实现早日对外招生。同时,加快区职业培训学校和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建设步伐,并与北大研究生院合作筹建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实训认证区域中心,目前已确定整体打包招标,部分设备采购方案已报区采购中心。五是搭建政府社会协作平台。为顺应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和我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区教育局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加盟的学校、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等已达146家。区职业训练中心组建的“双元制”职业企业联盟,加盟的会员单位也已达50多家。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政府、企业、行业、院校、机构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合力,推动全区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发展。
虽然我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和劳动者实际需求不断变化,我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客观上仍存在提案提到的问题,如实施部门各自为政,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培训缺乏针对性,职工源头参与性不强;培训后续反馈不足,效果缺乏有效评估等问题,切中了我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要害,也是下来职业教育培训应该努力改进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您在提案中提出了科学制定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方式、整合统筹资源、强化培训效果和成果运用等具体办法,拓宽了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案所提的问题和办法,在职业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资源整合、需求调研、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培训水平。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合力。
目前,职业教育培训职能分由教育、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工青妇组织等也各有开展。在当前管理体制和法律制约下,我们将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等各方资源,增强工作合力、资源合力。体制内,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和检查、督办、通报等多种手段,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落实“大职训”1+6文件,协调各部门培训项目委托区职业培训学校(社区学院)和两所职校组织开展。积极落实省市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和深龙高技能英才计划,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注重发挥区职业教育集团、“双元制”企业联盟在校企合作培训方面的作用,发挥眼镜、模具、珠宝等6个行业训练委员会在行业人力资源调查、培训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作用,打通职工教育培训的“毛细血管”,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格局。
二、加强事前调查研究,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在职业教育培训类型中,企业内训和社会化培训往往针对性较强,但政府组织的各类公益性教育培训通常都存在与市场、企业、学员需求对接的问题。尽管有关部门在开展公益性培训时也会开展项目调研,如区总工会在职工素质培训活动中,通过走访基层工会、企业及职工来确定培训内容;区人力资源局在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工作中,以市民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立15个专业、开发16个网络课程、组织49个项目培训;区职业训练中心针对我区是眼镜生产大区的实际,选择眼镜行业开设CNC镜架加工和眼镜架抛光2个工种开发专项能力等等,但在人才队伍状况、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市民培训愿望等基础调研方面仍有欠缺,致使职业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我区重点产业发展和市民多元化培训需求。对此,我们将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相关基础调研力度,加强部门之间培训信息互通互享,特别是对您提到的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建立职工教育培训项目库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在制定具体培训计划时,将采取走访区内重点企业、收集学员反馈信息、网络征求意见、发布项目调研公告、委托第三方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培训项目,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培训模式方法,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培训需求。
如您所言,广大劳动者由于个性特点不同其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各异,传统的培训模式难以满足这种多元化需求。对此,我们着力于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渠道来适应这种需求,尤其是提案中提到的菜单式培训、定制化培训、网络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区人力资源局积极推行“互联网+微课+双元制”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和职工工作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网络及实训课程,突破了员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提升了培训效果,探索了一条可供复制的大规模高质量开展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的路径,国务院参事汤敏年内先后两次到我区调研总结,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今年6月授予我区“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组织奖”荣誉称号。区总工会在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以“农民工学校”为载体,以开展“企业大课堂”为形式,开设了集体协商、工会维权、创业技能、情绪管理、工伤预防、职业病防治等培训课程,深受职工欢迎。区职业训练中心将计划培训和自选培训结合,开设了企业员工素质培训、企业紧缺工种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居民培训等10类38个培训项目,采取送教入企和就近开班的方式,并充分听取学员及企业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高培训的认受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培训成果运用,保障职业教育培训良性运行。
在培训项目实施中,组织部门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控和对效果的评估。如区总工会组织的职工素质培训,会跟进每一次培训课程,以填写调查问卷及随即调查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区职业训练中心采取“管、评、办”分离的方式,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深入整个公益性培训项目全过程,采取“事前评审,事中监管,事后验收,最终评价”,一环扣一环,实现“既多方联动,又相互独立”,营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保证了品质效果。对于提案提到的“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建立机制,对优秀学员进行奖励,同步推动企业逐步将职工培训与职工晋级、晋职、奖金分配挂钩,待遇与培训等级、技能等级挂钩”,这一思路很好,如能顺利实施必将对引导“要职工学”到“职工要学”转变达到根本性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主行为,政府缺乏有效手段。我们将积极通过宣传和鼓励来引导企业转变观念,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争取早日达到这一效果。
再次感谢您为全区职工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鼓与呼,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工作一如既往的关注与厚爱,也期望能得到您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深圳市龙岗区人力资源局
2017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