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力资源局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0年12月10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总体思路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社会稳定、民生就业和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服务;五个发展;,通过创新劳动关系治理、就业创业服务、技能人才开发和劳动力供求服务四项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执行力,推动劳动事业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一是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着力建设就业充分城区。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抓好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帮一;活动,鼓励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力促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就业。以;百名户籍青年创业优才工程;为重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居民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全年促进3000名户籍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促进300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000人。培养30-50名本地青年创业优才。

  二是强化劳动关系调处,着力建设用工和谐城区。统筹全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推广欠薪警示系统和劳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加大部门协调,加大对来料加工、政策性搬迁、建筑行业的企业监管力度,对;三高一低;企业劳动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加强部门协作,全力打击欠薪逃逸(隐匿)行为。强化信息报送和应急响应,及时介入、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启动欠薪垫付程序,先行垫付员工工资,防止事态扩大、升级。信访案件办结率100%,投诉举报结案率95%以上,信访调解成功率和仲裁案件结案率均90%以上,确保大运会前后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着力满足劳资双方需求。结合;双转移;政策,组织区内重点企业开展跨省、跨地区劳务合作,批量引进企业所需普工及技术技能人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优才工程;。规范就业登记办理流程,提升农民工管理服务水平。开辟绿色通道,重点保证区内高新技术、先进技术、各类政策性扶持企业以及重点企业、纳税大户、;直通车;企业招调工指标,满足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招调工需求。新增1家培训机构、1项培训鉴定工种、2家;校企合作、联办培训;示范单位,全年培训19000人次、技能鉴定达到2700人次。完成15名高技能优才培养对象的培养计划。推荐2家培训机构为;双转移;培训基地。

  ;十二五;规划主要工作安排

  ;十二五;期间,我区劳动事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立足于维护稳定和服务民生,不断深化改革,夯实劳动事业发展基础,统筹居民就业和创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完善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着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服务机制,着力实现充分就业。突出大学生和就业困难人员两个重点,创建稳定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与龙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自主创业与促进就业齐头并进。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建设公平就业环境。

  多渠道促进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服务属地化,落实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每年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失业人员80%实现就业再就业。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确保动态归零。继续开展;一帮一;活动,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

  创建全民创业服务体系。以构建区、街、社区三级创业服务机制为抓手,推动全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继续落实;金翅膀;计划,创建;创业服务先进区;。

  促进公平就业。全面落实农民工管理和服务,落实;双转移;政策,统筹开展户籍居民和外来劳动者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实现向外来劳务工开放。

  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管理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充分发挥社会职介机构作用,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基本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目标。

  (二)创新劳动关系协调处理机制,着力维护劳资关系稳定。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以及《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广;赐昱模式;,积极调动企业、员工、社会各方力量,协调各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资源,统筹开展全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大力推进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建设,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向基层延伸,扎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建立依法、高效、合理的劳动监察制度体系,提高劳动监察覆盖面。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处理率100%。

  健全区、街道两级劳动信访网络,全面推行信访回访制度,畅通各类信访渠道,实现方便、及时解决群众劳动信访问题。

  分步骤逐步推进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工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

  加强劳动仲裁体系建设。坚持;立足调解、以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劳动争议案件法定时限内结案率达100%。

  (三)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机制,着力推动全区产业升级。服务全区产业升级和;双转移;,实施;优才工程;。推行以培训为主、培训和引进并重的技能人才开发机制,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和外来劳务工技能培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

  职业培训总量达到2.5万人次/年,其中技能结构:高级工及以上比例15%,中级工50%,初级工35%。职业技能鉴定量达到3000人次/年。

  以满足企业需求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对我区高新技术、先进技术、各类政策性扶持企业的招调工指标给予重点保证。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