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平湖街道办事处 > 社会建设 > 群建

294盘“大盆菜”烹出“平湖民生味”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平湖街道“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之横东岭排渠道红花园住宅区段石墙维护工程。

  今年,深圳市龙岗区创新推出社会创新项目“社区民生大盆菜”,从老百姓身边小事、实事着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好,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老百姓不断拥有获得感。

  地处龙岗区西部的平湖街道,在推进“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中格外注重民情民意,其“选菜”、“定菜”等环节都由百姓说了算。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平湖街道在推进“社区民生大盆菜”工作中注重建章立制,并结合平湖实际做出“平湖特色”。实践结果表明,“社区民生大盆菜”激活了基层自治细胞,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方式变革,对于解决深圳市社区居委会“边缘化”“空心化”问题亦提供了新思路。

  民生故事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推惠民项目

  每到上学、放学时间,一些学校门口就会出现人车争道、交通拥堵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平湖街道通过“社区民生大盆菜”推出的一项举措给出了答案。

  平湖中心小学处于平湖大街、新南路和建新路的交会处,路况复杂,每到上学、放学高峰期,接送车流量大,导致该片区交通堵塞严重,经常出现人车抢道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新南社区通过实地调研,利用“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购置了2个移动红绿灯,放在学校门前,缓解人车冲突。移动红绿灯“上岗”后,周边交通井然有序。“以前主要靠家长义工和社区党员志愿者维持秩序,现在有了移动红绿灯,交通堵塞少了,学生过马路更安全了。”平湖中心小学一名老师表示,自从移动红绿灯启用以来,大多数车主都能遵守,学生也听从指挥,不闯红灯。“移动红绿灯只在交通高峰期执行任务,周末及寒暑假不‘上岗’。”据新南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刘彩云介绍,移动红绿灯可以不受天气影响,自身配备太阳能电板和蓄电池,既减少了人力,也很好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平湖社区推出的“睦邻厨房”项目,也是平湖街道“社区民生大盆菜”的一个。据介绍,“睦邻厨房”的服务项目,主要分为“魅力厨娘”传统工艺厨艺培训、“睦邻厨房家家轮流做”以及传统美食制作等。今年九月,厨艺培训活动邀请了社区附近酒店的顶级厨师现场教学,不少居民拿着纸和笔前来学习厨艺,有的还自备摄像机,录下每道菜的制作过程。“睦邻厨房家家轮流做,参加活动的居民都带来一道家乡美味,有湖北的莲藕夹、贵州的烟熏腊肠、湖南的小炒肉、陕西的肉夹馍等一大波美食。除了尝美味,不少市民还在现场相互讨论做菜经验,就像一个大家庭。”平湖社区的一名社工介绍。

  解决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开展“睦邻厨房”社区项目,只是平湖街道“社区民生大盆菜”两个缩影。据介绍,该街道按照龙岗区统一部署,通过宣传发动、征集意见、专家评审、讨论票决及申报等流程,今年确定实施的“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共四批、294个,涉及经费3628.63万元。其中工程类项目80个,服务类项目188个,货物类26个。截至12月18日,该街道“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已完成163个,已开工实施项目110个。

  总体来看,平湖街道以民生问题和民生需求为导向,推行的“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并形成对社区群众亟须解决、普遍关注的小事、急事、难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办理的“新常态”,受到群众普遍认可。辅城坳社区居民王大爷为此编了四句顺口溜:“惠民项目开起来,动感舞步跳起来,阳光少年high起来,和谐社会区一起来!”

  平湖特色建章立制自创“13条指引”

  和龙岗区其他街道相比,平湖街道“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的主要实践特色是“13条指引”。

  记者获悉,关于“社区民生大盆菜”,龙岗区此前计划为辖区每个社区提供200万元、为109个社区提供2亿多元的项目经费,但后来各街道社区热情高涨,申报项目超出预期,全区四批项目经费超过4亿元。千百个“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蜂拥而上,让平湖街道看到了“建章立制”的重要性。“说实话,我们第四批报的项目很少,主要是怕前三批项目‘消化不良’,在报项目的同时特别注重建章立制。”平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专项经费实施细则》的要求,平湖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于2015年11月制定了《平湖街道“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工作实施指引(试行)》(以下简称“13条指引”),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各科室、各社区。记者注意到,“13条指引”就“项目征集”“项目提议”“项目评议”“项目入库”“项目审议”“项目公示及责任分解”“项目实施”“项目取消、变更、调整”“项目经费审批及核算”“项目归档”“项目平价”“项目督导”“项目监管”等13个环节都作了明确指引。

  其中:关于项目征集,文件指出,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在全街道范围内广泛、公开、透明地征集“大盆菜”项目,发动更多的“点菜人”进行“点菜”,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关于项目提议,文件指出,征集到的项目,按社区归口,由各社区和谐共建促进会进行票决,实现社区居民“我的实事我做主”。票决通过的项目,由社区提议成为“大盆菜”初选项目,送街道“大盆菜”专家评审组进行评议;关于项目评议,文件指出,街道专家组成员对各社区提交的初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社区,修改和完善项目报告书。关于项目归档,文件要求“一菜一档”,档案资料中必须有“点菜”人、和促会票决情况、公开公示情况和审批审核资料等。工程类项目必须有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拍照留存;服务类项目必须有服务过程的相关资料留存;货物类项目必须拍照留存,并列入资产清单。所有资料必须完整清晰,归档备案。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实施后的具体评价,文件指出要“一菜一评”,每个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征求“点菜人”的评价。第三方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评议和上级考核情况等,同时存入“一菜一档”中。

  “有了13条指引,接下来的‘社区民生大盆菜’工作就不会乱。”平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其他街道,平湖街道第四季度申报的“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相对较少,但在梳理制定“13条指引”工作的同时,该街道已经把2016年全年要申报实施的项目理出来了,哪些可以先推、哪些可以后推,心里都有了谱。据悉,平湖街道2016年将申报实施“社区民生大盆菜”695个,涉及资金5000多万元,较2015年翻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