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南湾街道办事处 > 信息公开 > 其他 > 社区动态

喜迎二十大 而立再出发|解码高质量发展“南岭村样本”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30日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办事处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如今,漫步在南岭村,一片繁华气象,而要为这方人气满满的街区定位一个“中心”,南岭村人会毫不犹豫地指点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是深圳最大、功能最齐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向群众提供63项政务服务、43项便民服务;这里,是全市“四史”学习教育基地,其致富思源展览馆内以照片、实物等形式,叙述曾经落后贫困的村庄如何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富裕发展之路,成为“全国文明社区”。

  改革开放前,南湾街道南岭村只是一个有百余户居民的贫困村,因为道路坑洼泥泞,环境脏乱,被当地人称为“鸭屎围”。40年后,沧桑巨变。从人均年收入仅100元、集体资产不足7000元的“鸭屎围”,发展到集体资产超过35亿元的“全国文明社区,成为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由“鸭屎围”嬗变为改革开放示范村

  改革开放前,这里的村民以耕种为主。当时的南岭村,房屋破旧、道路坑洼泥泞,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贫困的生活迫使不少村民外逃到香港谋生。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深圳。时任南岭村党总支书记的张伟基瞅准机会,利用村里闲置土地,通过“内联外引”的方式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内联企业。为了吸引并留住香港商人,张伟基每天在港商居住的宾馆“盯点”,邀请他们到村里考察、投资办厂,但由于村里环境差,很多企业老板来到南岭村后扭头就走。

  “我一定要争口气,为共产党争口气,为南岭村村民争口气。”张伟基胆大心细,以个人名义担保向银行贷款170万元,自建厂房。同时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修好第一条水泥路。

  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南岭村,“43万元的故事”家喻户晓。张守芬是南岭村第一任妇女主任,在1983年南岭村由四个生产队合并成一个行政村之前,她和张伟基同属第一生产队。“当时南岭村征收集体土地建厂房,给到第一生产队的43万元征地款,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按照家里的劳动力来分,张伟基家分的应该是最多的,但是老书记坚持把这笔钱用来建厂房,并且说服了村民,为南岭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崭新厂房拔地而起,电子、玩具、钟表外资企业相继落户。截至1992年,南岭村建成4个工业区,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栏跑”。南岭村又先后投入10多亿元兴建厂房和配套设施,大量引进外商投资、民营经济,目前社区共有各类工厂、企业数百家。

  如今,敢闯敢试的南岭村发展成为集体资产超过35亿元、人均分红超17万元的“全国文明社区”。

  由“房东经济”迈向“创业经济”

  2001年,27岁的张育彪当选为南岭村党总支书记,正式“接棒”。张育彪与父亲张伟基一样,身体里流淌着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血液。从“房东经济”向“股权投资”转型,风险可想而知。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张育彪立下誓言,“如果三年转型不成功,我就辞职”。为此,他特意去北京中关村学习经验,走访深圳诸多科创园区。

  2007年,南岭村全资建设五星级的南岭村求水山酒店,每年收入增长10%以上。2016年起,南岭村探索涉足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投资,向科技要未来,向创新要效益。

  “我们要从过去种田、‘种’房子,转变为‘种’高科技公司。”张育彪说,在深圳乃至全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南岭村必须紧跟创新驱动步伐,为社区集体经济蹚出一条新路。

  组建全省第一家社区经济创投平台、成立深圳集体经济的首支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企业;打造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科技创业园区;改造旧工业园区,建成集孵化、办公、展览、创意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1983创意小镇……

  从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深知未来,到激光雷达提供商欢创科技,再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劲鑫科技,南岭村已拥有两个专业投资机构、一个生物医药加速器,投资孵化生物制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的10多家初创企业。短短几年间,有的天使投资项目估值实现了几十倍增长。2022年4月,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海创药业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南岭村坚持创业投资6年来,收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南岭村的创新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从物质“富口袋”转向文化“富脑袋”

  在求水山下,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评定为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基地。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楼的致富思源展览馆,以照片、实物展示了南岭村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的巨变。“南岭村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巨变的缩影。”南岭村社区党委副书记谢慧平表示。

  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起来的南岭村坚持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要求干部群众要过好“思想关、文化关、劳动关”。在村开办夜校,奖励大学生,先后捐建20所学校。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南岭村还保留了20亩水稻田作为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每年暑假,家长都会领着孩子到水稻田里插秧劳动。

  南岭村时刻牢记富不忘本,饮水思源,先富帮后富。截至目前,南岭村以各种方式支援国防事业、部队建设,先后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灾区捐款共计9000多万元。

  从破解群众“心头事”到打造基层治理样本

  作为一个农村城市化的“村改居”社区,4平方公里面积上常住人口逾10万人。管理人口多,人口结构复杂,既为社区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给如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抛出一个问号。

  为了打通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2010年,南岭村社区建成全市最大、功能齐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室内面积达8000平方米、户外广场达6000平方米,面向群众提供63项政务服务、43项便民服务,同时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新建自助服务站,24小时为居民提供101项自助服务。

  为带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南岭村社区的另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解决群众的“急愁难”。为此,该社区成立“家和万事兴”“都挺好”等志愿调解队,坚持以党建引领,调解社区内的物业、邻里、家庭、婚姻、亲子等纠纷,将社区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其中,2021年共调解327宗,涉及金额175.6万元。2022年以来,调解648宗。2021年1月,南岭村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此外,该社区党委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构建“党支部+”的联动治理服务体系,使基层党支部成为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史维2019年初来到南岭村,展开自己的田野调查。两年多的调研,让史维深深爱上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城中村”。“不走了!”2021年初,史维当选南岭村社区居委委员,她笑着说,自己是个“南岭新居民”。张育彪表示,未来的南岭村将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标民生幸福新标杆,建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