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南湾街道办事处 > 社会建设 > 社区服务

南湾康乐社区的自治建设之路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20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重视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大力推动社会建设,一直是南湾街道近年来的重点工作。该街道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重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加强新经济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真正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两新组织”;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

  7月25日,龙岗区在南湾街道康乐社区召开社会建设工作亮点推广暨媒体恳谈现场会,全区首个“社区邻里中心”在会上亮相,它是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是康乐社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探索居民“情感互助、民主自治”的亮点之一。2004年以前,康乐社区曾是龙岗区信访投诉的“重灾区”。自社区工作站成立以后,社区领导班子以党建为龙头、以共建自治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一跃成为龙岗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点、“民主法治社区”示范点和深圳市16个社会建设“织网工程”试点社区之一。

  自治+自理

  “议事堂”凝聚居民力量

  康乐社区邻里中心现有服务面积3900平方米,分主楼和副楼两个部分。主楼为公益服务场所,设有康乐议事堂、爱心银行、康乐学堂、亲子园等28个免费公益服务项目,主要依靠社区志愿者的自愿管理和无偿服务来运行;副楼为个体商业经营场所,设有平价药店、便利超市、健身房、美发美容厅、茶艺馆、少儿课外辅导班、少儿舞蹈培训班等14个机构,邻里中心按照“诚信经营、便民利民、质优价平”的原则挑选商家入驻,以达到更好的惠民效果。

  “社区民主议事堂”包括“社区事大家议”、“社区周末沙龙”、“物管面对面”等内容,由居委会、各小区居民联络小组成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党和人大代表等共同参与,不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对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共商共议,实行民主票决制。

  康乐社区以议事堂为核心,建立起“居委会(议事堂)——居民联络小组(小区)——楼栋长(楼道)”的自治体系,设立了8个居民联络小组,推选了81名义务楼(栋)长。楼(栋)长负责协调本栋楼的治安、巡查、人口信息、环境卫生监督、邻里矛盾调解等工作,并协助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开展社区公共活动。

  除议事堂以外,社区还在康乐家园网开设“我有话说”、“社区论坛”、“社区微博”、“反光镜”等栏目,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善意向居民提醒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通过以上举措,社区已基本形成“权由民用、策由民定、话由民说、事由民理”的自治格局,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得到了明显增强。

  自助+互助

  “爱心银行”提升志愿服务

  2011年,康乐社区以迎办大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目前,社区志愿者已近400人,服务内容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志愿者,提高志愿服务效果,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康乐社区创造性地引入银行经营理念,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爱心银行”,并根据志愿服务内容分设邻里中心、公益教育、文体服务、邻里互助、社区环卫、平安建设、校外服务、I城服务等8个“爱心分行”,与此相关的公益服务项目也达20种。“爱心银行”按照“真诚奉献、志愿服务、道德积累、传播文明”的原则,根据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效果,对志愿者每一次服务登记积分,并将积分存入“爱心存折”,在志愿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该“银行”将优先保障其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为激发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荣誉感,“爱心银行”根据积分数量,每年评选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其中,五星级志愿者被授予“爱心大使”称号。通过这种方式,该社区逐渐形成了乐于奉献、尊重志愿者的社会氛围。

  自教+自学

  “社区学堂”促进自主教育

  今年66岁的刘栋皆老人是康乐公益培训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几年前,退休后的他从老家江西景德镇搬来深圳,和儿子、儿媳共同生活。在社区的帮助下,他创立了龙岗区首个社区公益培训中心,面向青少年免费进行绘画、书法、音乐、英语及语文等课外辅导,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2011年,在龙岗区社区教育中心支持下,康乐社区将九九学堂、公益培训中心等整合为社区学堂。学堂的授课对象扩大到社区各类人群,授课内容增加了“四点半学校”、少儿德育、青年创业技能培训、远程教育、法律夜校等项目且均不收费。该社区还引进社工组织协助服务,师资以有特长的热心居民为主,上级相关部门委托的专业人士为辅。学堂开办至今,参加各类培训的人员已达1700人次。

  在社区学堂的影响下,在书香园借阅图书、在亲子园参加儿童早教、在淘宝园带领孩子互换玩具、在舒心园交心谈情的居民越来越多,其自我学习、培训的意识逐渐增强,社区自主教育的氛围也随之日益浓厚起来。

  健康+快乐

  “文艺社”繁荣社区文化

  “美丽康乐我的家,温馨和谐我爱他。歌声汇成欢乐的海,微笑织出文明花……”这是康乐社区合唱团自编自创的社区之歌,在整个社区广泛传唱。目前,康乐社区共有合唱、舞蹈、乐器、太极队、秧歌队等文体组织30多个。

  为整合这些文化资源,社区组建了文艺社和星光老人之家。文艺社位于社区邻里中心二楼,主要协调各文体组织的活动,为居民安排娱乐表演和日常排练场所。为方便文艺社开展节庆表演活动,文艺社将邻里中心门口改造成一个小型文体广场,并配备专业音响和活动舞台等设备,使其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主要平台。文艺社自成立以来,每天都在小广场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吸引大量居民参加。

  今天的康乐,早已不是当年信访的“火药桶”、消防安全隐患的重灾区;今天的康乐,已经成为居民津津乐道的和谐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便民社区、人文社区。

  价廉+质优

  “平价商业”支持公益服务

  为降低公益服务项目对财政支持的过度依赖,康乐社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探索出“平价商业”支持公益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平价商业”方面,康乐社区通过与商户协商,将原本在主楼的美容、健身、培训、餐饮、药店等14家商户移置到副楼经营,并对商铺进行优化整合,不断提升小区经营软环境,为商户创造良好的经商条件。

  在公益服务方面,社区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有关平抑物价的政策支持,与龙岗区供销社合作,将原有超市改造成“民得福供销连锁平价超市”,按照有关原则对部分商品统购统销,确保居民享受到价廉质优的商品。此外,社区还积极引导个体经营户加入“爱心银行”,为居民提供电话预约和送货上门等服务;鼓励商家提供商品赞助、捐赠义卖、保健咨询、义务培训等服务,并向“爱心大使”提供一定的折扣优惠。作为回报,社区家园网为商户提供免费广告服务。通过一系列举措,康乐社区已形成了公益服务与商业经营互相带动、互借人气的局面,受到居民和商户的一致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