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16日 来源:龙岗区科技创新局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一、2021年主要工作回顾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创委、市科协的指导下,区科技创新局党组全面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提升“五力”、打造“五地”,不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大力推动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建设。一年来,成功创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全市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市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稳居全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83.9%;创新平台达到242家。

  (一)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龙岗科技发展。一是制定中期发展规划。高质量编制龙岗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三年行动方案,谋划一批重点区域和创新平台,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推动成立高新区龙岗园区领导小组,编制完成龙岗园区综合发展规划,提请市科创委支持推进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范围纳入高新区。二是创新改革扶持政策体系。全面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重新构建六大类科技计划体系。创新由财政一次性支持部分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共建。加强科技项目监管与评价,构建“事前确定绩效目标、事中加强监督管理、事后实施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三是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1+2”改革事项,推动港中大(深圳)成立技术转移部门,协助港中大(深圳)、深信院重新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入选我市赋权改革试点实施单位,相关改革成果获《经济日报》等媒体报导。落实“双碳”建设总体要求,打造坪地高桥首个近零碳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社区,建立我区绿色低碳技术项目库并入库企业80多家。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促成港中大地下空间研究院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合作。

  (二)加快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全力打造“湾东智芯”。一是提升片区发展能级。主动拜访联系科技部、省科技厅和市科创委,汇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思路,成功推动科教城写入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和深圳“十四五”规划,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范围。二是布局高端科研机构。建立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支持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牵头组织省超高清视频中心与鹏城实验室、深圳广电集团、高校等多方联动,共同推进我区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三是激发协同创新活力。支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高校与重点企业建成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先进合成材料联合实验室。积极推进区政府与南科大签订合作协议工作,主动对接深圳湾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探索可落地的项目资源。

  (三)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一是深入实施国高培育计划。全面筛查16333家科技企业,将4173家列入第一梯队,分至各辖区街道逐一走访发动。牵头组织12场线下及6场线上政策宣讲及申报培训会,吸引超1100家企业参加。全年净增国高企业308家,总量达到2810家。二是加快打造优质创新载体。高标准开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前期调研和规划建设。全区现有众创空间4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科技企业加速器2家、科技创新产业园11家,双创载体面积约238万平方米。三是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落实联络员制度,全力支持人才团队企业发展,19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3家。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组建专家技术诊断团,赴8家大型企业实地挖掘技术需求5个。

  (四)优化科技服务,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搭建科技交流平台。举办第一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国赛数量居全市第二。举办第二届“科创中国”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龙岗分会场活动,晋级全国百强项目10个,全市第一。牵头组织上百家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二十三届高交会,7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集体亮相,科普成果和科普基地展示亮点纷呈,荣获组织奖、展示奖等5项荣誉。二是加强市区联动服务。全年推动发行4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放48家企业6.16亿元科技贷款。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龙岗分窗口在天安云谷正式挂牌运作,位于龙城街道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站筹建积极推进。科创惠企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首批7家银行发布27个科技金融产品。推动两台冷冻电镜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全区共享,入网市共享平台仪器设备数量全市第二。三是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建立专责服务机制,走访服务企业340多次,收集解决“千名员工中午用餐往返穿越白灰围一路”等企业诉求43个。召开生物医疗产业链研讨会和活动沙龙,促成科亚医疗与区人民医院、祥根生物与港中大(深圳)等多项合作。

  (五)推进全域科普,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一是加强科普载体建设。大力推进社区科普馆示范工程建设,建成大发埔、盛平2个社区科普馆,其中大发埔社区科普馆被省科协列为“全省社区科普馆示范工程”,成为全省2个入选项目之一。全区现有科普教育基地41家、科普画廊60个。二是开展多元科普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科普月期间开展科普活动百余场,累计吸引上万人次参与。连续第三年承办深港澳人工智能大赛暨AI科普嘉年华,吸引近500支队伍参赛。举办“科普之光 点亮梦想”——2021年全国科普日暨深圳(龙岗)科普月之龙岗区首届科普成果评选活动,评选我区十佳科普传播达人、十佳科普微课堂等五大类别50个活动单位(个人)。三是擦亮科普宣传品牌。先后在《南方日报》《深圳侨报》开辟专版,在“深圳全接触”“攻略全深圳”等视频号、抖音号开展科普宣传,在龙岗FM99.1电台开设科普小课堂,不断拓展科普传播网络。积极履行中国科协信息直报试点单位职责,获中国科协采用调研文章、信息快报22篇。大力推广科普中国APP,科普信息员注册量全市第一,传播分享科普文章近10万次,有效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二、2022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2年,区科技创新局党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市科创委、市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坚定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奋力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贡献科创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人才集聚到龙岗科技创新建设中来。切实把好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总开关”,加强闻案自省、以人为镜、警钟长鸣,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重视抓好全局机关和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大力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全力支持港中大(深圳)、深北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鼓励高校围绕引进的顶尖科学家设立更多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城。举办校企技术对接活动,促进“四链”融合发展。支持诺奖实验室、十大基础研究机构高质量发展,强化跟踪服务和考核评估。推动省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港中大(深圳)系列研究院尽快建成并为我区产业发展服务。对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大学等高校院所,结合建筑产业生态智谷项目,引进建筑行业科研创新平台。深入推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优化科研平台支持方式,增强科研平台“造血功能”。承接鹏城实验室、南科大等优质创新资源转化落地,有序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不断完善“大学+科研平台+创业空间”综合创新创业体系。

  (三)做强做优高新区龙岗园区。落实市高新区管委会的统一部署,根据龙岗园区综合发展规划总体定位,统筹区相关部门合力建设一流高新园区,强化资源集聚、环境配套和政策支持,与高新区其他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产值高产田。加强与区委编办的沟通,尽快成立龙岗园区管理委员会和有关机构,强化对园区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围绕优势产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龙岗园区集聚。

  (四)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杠杆作用。建立完善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若干专项扶持政策于一体的“1+1+N”政策体系,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引导企业、载体、平台、高校联动发展。完善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经费投入机制,聚焦成果导向,对扶持类医疗卫生科研项目限项申报,非扶持类项目由卫健部门结合实际主导,科技、卫健部门共同立项开展,在拓宽扶持面的基础上提升扶持精度。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做好全过程改革,推进国高补助等项目实现“免申即享”“秒批”,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助力提升龙岗营商环境。

  (五)精准助力“IT+BT+低碳”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建设公共服务创新平台,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类创新主体联合搭建互助交流、研发中试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资源深度融合创新。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做好细胞与基因(含生物育种)、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两大未来产业的规划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与港中大地下空间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紧密合作,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打造绿色低碳技术集中路演平台,提供技术推广应用场景。

  (六)不断强化主体创新能力。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进一步修订完善支持创新载体的扶持政策,依托医院、大型企业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专业载体,加速推进优势科研单位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放共享先进仪器设备,推动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增设龙岗版块,推动“深i企”接入龙岗仪器设备共享信息,方便企业查询预约。深入实施国高企业培育,推出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加强多方协作,继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培育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预见性,助力企业巩固质量、持续创新。

  (七)着力提升全区创新氛围。以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构建专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营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一批低成本创业空间,加快引育产业链重点人才团队,做好团队落地引导与跟踪服务,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标杆基地。与深圳天使母基金等创投机构、重点园区合作,引进优质资源,加大我区中小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加强对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与服务,充分利用海归协会等各种资源,办好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赛事,向全世界推介我区优质创新资源和环境。

  (八)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依托区科技馆、科普公园、社区科普馆等载体,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科普月”等重要节点,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效果良好、贴近民生的科普活动。完善全区科普经费管理办法、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试行办法,大力扶持区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科普阵地。壮大科普队伍力量,团结更多高端人才,汇聚更多优质科普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