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启强(右)正在记录尸检信息。
诡谲的案情、炫目的技巧、强大的推理……从经典的侦探小说到近年大热的网络IP,在虚构的文艺疆域,法医总是被塑造成神秘莫测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没有生死可以被虚构。法医的工作,远比人们想象中更质朴、更残酷、更充满向死而生的力量。
法医的圈子很小,在深圳偌大一个城市里,也就不过百余人。在法医的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石启强曾无数次与骤然来袭的罪恶正面交锋,也曾无数次与姗姗而至的正义并肩作战。不变的是,他始终秉持法者的公心与医者的仁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捍卫着法律的尊严。
1、从“打鼓”到“开悟”
在布吉沙湾的法医检验中心解剖室里,四个尸检台纵向而列,方正、干净、冰冷。尽管是白天,石启强还是打开了所有的灯。他手提一个盛满福尔马林液的绿色塑料桶,停在了其中一个尸检台前。今天是例行的病理检验,他带上白色塑胶的手套,平静地取出了桶里存放的人体组织。
7月的深圳异常炎热。一阵微风拂过,院子里葱茏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
石启强原本只想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可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刚从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石启强就阴差阳错地一头扎进了法医这个行当。1997年,他成了老家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局的一名职业法医。
大兴安岭地域广袤,山多树密,人口分散。石启强负责12个县区的法医鉴定工作,总面积相当于一个省的大小。一旦案发,驱车十几个小时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那时条件不好,单位只有一辆老吉普,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时候,车窗上爬满霜花,人蜷在车里冻得直哆嗦,连手脚都拿不出。
在日复一日的勘察、尸检、报告的工作中,石启强逐渐打磨自己。对悟性好的法医而言,五年是一个坎儿,石启强称之为一个“打鼓”的过程。经过近两千个日夜的不断思考和总结,直到有一天突然“开悟”,那时就会感到一种强大的安定,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越来越少听到心中的“鼓声”。
2、让真相开口,替死者说话
2004年3月,石启强调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一天,他接到通知去医院处理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刑侦部的同事说,死者走得安详,听说生前“脑子不太正常”,身体也没有明显外伤,应该是一起猝死案件。在寒冷的太平间里,石启强照例仔细检查尸体。突然,在死者人中的位置,他发现了一块不同寻常的暗红色。翻动身体,死者的嘴角还淌出一点淡蓝色的液体。
猝死的结论很容易下,但是石启强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他当即决定返回现场复勘。果然,怪异的床铺褶皱、沾有淡蓝色液体的毛巾、失踪的房门钥匙……这一切微不足道却又不合常理的细节,愈发印证了他心中的疑虑。
就在石启强勘察现场的时候,死者两岁的儿子正蹲坐在墙角哭闹得厉害,他还不知道消失的母亲和眼前这些陌生的办案人员意味着什么。在稚嫩的哭泣声中,石启强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却始终觉得胸口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尸检的最终结果显示,那淡蓝色的液体是一种农药,而人中暗红的色块则是捂压口鼻导致的软组织挫伤。除了这处不显眼的外伤,死者的深浅肌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那是她曾经遭受外力而窒息的铁证。正是靠着这些铁证,死者的邻居、真正的杀人凶手最终被绳之以法。
如同小说《法医秦明》中的主角,石启强也喜欢把法医比喻为“尸语者”,因为它体现了法医至高的理想——让真相开口,替死者说话。因为这个案件,石启强所带领的技术中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但是对石启强来说,这个案件真正让他快慰的,是没有辜负那双哭泣的眼睛。
3、正义最后的战场
2017年伊始,龙岗区坪地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花季少女已多日失联。经过前期调查,刑侦队的同事推测案件当事人已经遇害,并锁定了被害者最后的落脚地点。
可当石启强与同事们敲开大门时,大家都愣住了。原来,这间农民房早在年前换了租客,如今住在里面的是刚刚搬来的一家三口,所有家具摆设全部换了一茬,连墙壁都是重新粉刷过的。预想的作案现场不存在了,案件似乎将就此陷入僵局。
正当大家准备失望离开时,石启强停住了脚步。眼前的这面新粉刷的墙壁表面粉质粗糙、似有不平,而且其他三面墙壁并没有粉刷。一瞬间,一个匆忙而颤抖着掩盖罪恶的身影出现在石启强脑海中。“查!”
石启强和同事们立即移开所有家具,开始仔细地贴着墙面观察。果然,在门框附近,石启强发现了两个米粒大小的褐色印记。法医敏锐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人的血迹。同事们拿来了小平铲,小心翼翼地铲开墙皮。在阳光的照射下,星芒状、抛摔状、短棒状的血迹终于露出真容。
翌日,在距离作案现场十几公里的深惠边界公路附近,石启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在杂草丛生的暗渠边,刑侦队的同事找到了三个绿色的塑料袋,一段本应绚烂的青春戛然而止,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告别了尘世。通过分析被害者身上的刀口、命案现场的特征,石启强刻画出了案犯的职业范围、体貌特征,为破案提供了众多关键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医生与法医都是为了维护生命的尊严;不同的是,普通医生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法医让死去的人更好地死去。“很多时候,在法庭宣判前,法医的解剖台就是正义最后的战场。”石启强说。
4、直面人生终局
对普通人而言,死亡意味着终点。对法医而言,死亡是一个起点,他们必须沿着黑色的暗河逆流而上。从死亡出发,逆向去理解生。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法医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为经手案件的遇害者出具死亡证明。在这座移民大城市里,不少漂泊者孑然一身。他们的家属不远万里匆匆赶来,却必须面对一个撕心裂肺的结果。窄窄的办公走廊里,时常有陌生的异乡人失声、崩溃,甚至下跪。每当此时,石启强必须扮演一个耐心的解答者和一个坚强的安慰者。“这是一种使命,即使微弱,也要传递温暖。”
从业20多年来,石启强进行了6600多例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出具各类尸体检验鉴定书及法律文书2370多份,活体检验5800多人次,出具各类活体鉴定书4700多份。“干我们这行,老熬夜,心脏都不太好。”石启强笑着说。
在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里,石启强十分活跃,可是关于工作上的事,朋友或者家人不问,他从不主动提及;即使被问起,他也是能简则简,能省则省。多年的磨砺,让他建立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防线,“很多事情,到我这里为止。”他双手在胸前一比,像砌了一道无形的墙。
石启强有自己的泄压方式。聊天的过程中,石启强常常开怀大笑。他说不工作的时候,就喜欢独自练练毛笔字,看看侦探小说;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去喝酒品茶,踢球“撸铁”;甚至旅行途中,他还像个“90后”一样玩玩抖音。也许他的方式,就是比从前更用力地热爱生活。
人物名片
石启强
中共党员,现在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刑警大队四中队从事法医工作,任副主任法医师。
1997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从事法医工作。由于成绩突出,于2004年3月被组织招调到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继续从事法医工作。
在任职法医工作的20年中,石启强进行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6600多例,出具各类尸体检验鉴定书及法律文书2370多份,活体检验5800多人次,出具各类活体鉴定书4700多份;曾获“分局优秀民警”“优秀技术民警”“优秀公务员”称号各三次,获市局嘉奖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