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的一个小戏台上,扬琴二胡、梆子马锣声声交错,生角宽大有力、粗犷豪放,旦行含蓄细腻、明快利落,蒲剧《薛刚反唐》慷慨激越的唱腔引起阵阵掌声。
在这阵热闹之中,开场时搬个小板凳,安静坐在母亲扬琴边上的小男孩,也耐不住这鼓舞人的喧闹,踉踉跄跄地,在戏台后面欢快奔跑起来。
从小跟着父母在蒲剧团长大的王晓轩,现在还能想起母亲敲扬琴的调调,父亲脸上的妆容。剧团墙上挂着的龙袍顶戴、旁边立着的刀枪锦旗,他仍是历历在目。
耳濡目染的王晓轩,长大后也成了一名“演员”,却和动作一板一眼的父亲,走上了风格完全不同的“演艺”道路。
“我是王小圈,我现在愁的一匹……”
“我是王小圈,今天我帮你们梳理一下朋友 圈……”
“还是我!王小圈!”
见惯了公安节目主持人正襟危坐、铁板着脸的样子,龙岗分局的反诈宣传视频里,活泼调皮的王晓轩,一人分饰多角的痞帅模样,一下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
2017年,《白夜追凶》一剧大火,王晓轩参演的110宣传片中,就借用了这种张扬活泼的风格。在此一人分饰多角以后,王晓轩仿佛从此就走上了“戏精”的道路,几乎只要是他参演的反诈宣传片,都能见到三四个不同身份的王晓轩——受害人是他、嫌疑人是他、上门逮捕的民警还是他!
《民警王小圈的反诈show》是龙岗分局为“戏精”王晓轩,打造的反诈宣传舞台。反诈show的视频节奏轻松明快,“戏精”王晓轩古灵精怪,嬉皮搞怪的台词张嘴就来,这匠心背后努力却很不容易。
反诈show节目针对当下高发的诈骗类型为主题,每期的脚本撰写和视频策划,细致到每一句台词的铺陈、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是王晓轩细细揣摩后的结果。
看似一条过的视频,要付出的努力,却远不止手机屏幕上观众看到的那短短的几分钟。
还记得第一期的反诈show,还在摸索阶段的王晓轩,难以避免地觉得鼻子碰了灰。
穿上了警服,王晓轩总觉得肩膀沉沉的,总感觉有“包袱”,活泼不起来。
一遍一遍地重拍,王晓轩的表情却越发僵硬起来,需要又快又连贯的台词,他却结巴了好几回。最后虽然顺利播出了,王晓轩却始终不大满意。
第二期拍的是刷单诈骗,王晓轩不停地自我反思,从下午到晚上都把自己封闭起来,潜心研究剧本到底应该怎么写?什么样的表演情绪才是对的?怎样才能达到和观众沟通的效果?——他成功了!
第二期的表演虽然还有青涩的痕迹,但王晓轩却慢慢找到了状态,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好像找对路子了!”。
之后的王晓轩状态越来越好,表演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剧本的写作也常有灵感不经意间冒出来,整条视频一气呵成。
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反诈宣传吸引了不少“铁杆粉丝”,公众号上的留言,铺满了大家对王晓轩的赞誉,“网红”就是称号之一,更有观众常说:“小圈哥一人撑起整条视频!”
《民警王小圈的反诈show》越拍越好,王晓轩最喜欢的,却是略显僵硬、表演不够连贯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关于表演,那是王晓轩最青涩的自己。
表演不够完美,他一遍一遍地重拍,每一句台词的情绪、每一个动作的幅度,他都在努力地把握;剧本没有写好,他一页一页地撕掉重写,每一场戏的节奏他都想要拿捏到最好。
这是王晓轩所怀念的,执着努力的自己。
采访临近尾声,王晓轩才恳切地吐露了心声,他希望这篇文章能作为送给家人的一个礼物。
从警后,每次回家探亲,王晓轩都得去看一台戏,既是因为对舞台演员一板一眼的敬佩,更是因为他还想多陪陪临近退休的父母,再一次像儿时一样感受他们的生活。
说来,蒲剧和《民警王小圈的反诈show》虽有着天壤之别,冥冥中却又似乎有着某种演艺人的精神在鼓舞着他。虽没有继承父母的衣钵,但同有一颗匠心的王晓轩和父母,却终是殊途同归了。
公安反诈宣传的道路还很长,父母身上那种演艺人的坚韧与执着,将一生都鼓励着王晓轩,他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