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龙岗公安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4年11月11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2014年龙岗公安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龙岗”和“法治公安”、“智慧公安”、“为民公安”的总目标,突出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建设和务实作风建设三个理念,重点推进“打、防、管、控、建”基础工程建设、群众工作和服务基层三项工作,以班子与队伍建设、从优待警、优化绩效考核和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作为全警战斗力的根本保障,纵深推进“六大警务”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成果,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着力提升维稳处突能力、基础防控能力、打击整治能力、规范执法能力、队伍建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为建设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标准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龙岗作出积极贡献。

  一、动态预警、疏防并举,着力提升维稳处突能力

  1.强化阵地控制,构建“大反恐”格局。明确分局、派出所两级反恐职责,对非法政治活动和滋扰破坏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涉恐案件、线索、警情100%核查侦办。强化党政机关、金融单位、水电油气等重点目标防护,确保全区反恐重点目标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加强重点部位的阵地控制和视频巡控。加强互联网站和通信工具的常态巡查管理,督促网络、电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互联网舆情引导稳控工作。

  2.健全情报收集机制,做强前端排查预警。搭建应急维稳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的实时录入、统计、查询、分析,实现“一人一事一档”数据化管理。细化警种情报站和派出所情报指挥室情报责任,优化情报会商例会制度,建立完善涉稳信息监测报告、维稳形势分析研判、涉稳事件先期稳控化解等源头治理机制。

  3.完善重点群体跟进走访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明确维稳重点群体的管控责任民警,出台漏管失控倒查问责办法和定期跟进走访制度,主动依托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稳控措施。固化人民调解制度,细化接处警与矛盾纠纷调解移送流程和规范,健全调解员主动排查报告制度和跟踪回访制度,并建立星级调解员评选机制,完善日常考核激励机制。启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加快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建立依法终结制度,依法依规纳入法律程序解决。

  4.加强应急处突队伍建设,提高处置能力。加强机训大队、派出所、机关三级维稳处突队伍建设,固化培训考核与应急响应机制,出台维稳处置、反恐应急具体执法执勤指引,提高快速反应和规范执法能力。进一步推动分局指挥中心与区应急指挥中心联勤联动,常态化组织分局应急力量与街道应急队伍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提升维稳事件处置合力。加强机动训练大队专业中队建设,在单警和公共装备配备上予以重点保障。

  二、倾斜基层、深化立防,着力提升基础防控能力

  5.着力提升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效能。借助全市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在我局试点的契机,切实捋顺三级情报架构,进一步夯实情报基础。通过规范DNA、指纹、人像等技术手段的采集和应用,建立龙岗重点人员数据资源库,开发实用好用的研判工具和模型。利用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工作,调整置换“懂业务、会技术、善研判”的警力充实到情报岗位,做实做强做专基层情报队伍,将三级情报架构的职责和功能切实落到实处。以涉毒、扒窃、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为切入点,全面开展13大类重点人员的排查纳管,建立健全重点人员“排查发现,入库纳管、轨迹跟踪,研判打处”的管控机制,重点加强“由人到案(事)、由案(事)到人,由人到人”的综合及专业分析研判制度建设。

  6.进一步完善“情指联动、情勤对接”工作机制。理顺三级情报运行机制,推行情指挥室等级评定制度。强化情报理念、情报业务知识培训,优化三级情报队伍素质,开展情报员专业资质认证。充分应用“情报平台”、“信综系统”、CID等系统,深入开展情报研判和联查联控服务,推动情报与维稳、侦查、巡控、防范等警务工作无缝对接。总结各类信息监测、分析研判、实战应用技战法,并在全局推广和共享。普及情报派单系统应用,强化对情报指令执行反馈情况的考核评估。

  7.进一步拓展情报资源数据覆盖面。统筹建立分局情报资源库,集成历史数据和区反办成员单位数据,整合和拓展信息资源,归口纳入分局情报资源库。强化寄递物流等渠道基础信息的全覆盖采集,探索建立源头信息采集奖励制度,提高基层一线信息采集的积极性。强化基础信息来源和质量的监测工作,完善基层所队“以用促采”机制,保证信息采集全面、准确、及时。

  8.深化创新社区警务。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街道中心所所长进街道班子,明确所长、社区民警进街道、社区班子后,在信访、维稳、实有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群防群治等方面的工作职责,最大限度统筹整合各类社会防控资源。继续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细化能力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结合“织网工程”部署,全面推进社区警务网格化建设,力争实现社区警务室(警务工作点)在全区1 06个社区全覆盖。进一步优化社区警务绩效考核,继续开展社区警务优秀技战法总结推介。

  9.巩固深化动态巡逻和群防群治群管机制。固化提升动态巡逻勤务机制,规范网格化布警和勤务响应机制,推进“数字化”巡警建设,推广“体验式”跟班督导模式。进一步完善环龙岗四级卡点建设,加强查缉布控工作。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探索实行群防群治工作综合评估机制,对各街道、社区、单位群防群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评估,落实群防群治工作的社会主体责任。继续深化群防群治五大工程,完善“警灯工程”、“红袖章”、“混编巡逻”、“内保外用”等模式,形成规模效应,铸牢龙岗品牌。积极协调团区委、义工组织等部门,以项目化管理方式运作巡逻防控,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确保群防群治工作实效。积极应对保安公司脱钩改制,加强对从业单位、培训单位和保安员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定自行招用保安员单位备案登记工作标准,推动行业自律。

  10.加强出租屋和实有人口管理。实施出租屋综合防控“防火墙”工程,全面推行由兼任社区领导的专职民警担任社区出租屋综管站站长:继续完善“三联”执法工作机制,规范“一一社一案一会”宣传模式;严格落实入室盗窃案件当月回访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回访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抓好楼(栋)长服务站推广建设,深化楼(栋)长队伍建设工作。巩固与流动人口输出地公安机关的工作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实有人口管理。借助居住证立法即将出台的契机,完善居住证的办理、管理和使用工作机制,形成“人一屋一证”的管理链条。加大对“三非”外国人的管控力度,确保实现“外国人信息采集准确率99%、数据上传及时率97%、漏报率为零”的工作目标。

  11.加强重点单位和场所管理。拓展身份验证系统在全区各行业的安装应用,加强对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前置审查。制定重点内保单位安全防范建设标准,严格落实发案责任倒查机制。加强歌舞娱乐场所“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标配建设,发动行业场所积极参与治安联防工作,建立警民联防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各类影响恶劣的治安、刑事案件。落实“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总结推广龙岗所警院共建经验,加大医院警务室建设,在派出所建立维护医疗秩序专职队伍,明确分管领导、责任民警。

  12.加强非接触诈骗警情的防控。通过“街头情景剧”等活泼、直观的方式开展防范宣传,形成“全民共防”格局。将诈骗警情作为分局大型行动考核的常设监测项目,调动基层防范主动性。争取区委区政府将防范和打击诈骗工作纳入各街道综治考核,明确公安、电信、银行三方在反信息诈骗中的职责作用,提高联合防控效能。

  13.提升防控科技含量。在全区防控基础薄弱的城中村推广“科技围村”、“视频扫盲”等“科技创安”模式,形成“传统+科技”、“信息化+群防群治”有机结合的综合打防管控体系。推进公安一类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租用模式建设,2014年底前完成1700个一类高清视频监控点以及推进二期1800个一类视频监控点的建设任务,确保在线率不低于93%。推进城中村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建设、验收和产权移交工作,规范运作已建成视频门禁系统的管理、维护和奖励机制。加强技防执法和二、三类视频标注,大力提升我区技防系统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两级视频警察队伍建设,强化视频监控员能力培训,拓展专业化视频监控人员覆盖面,试点开展视频群防群治工作,逐步完善全区视频探头“建、维、管、用”制。在派出所加大二代移动警务终端、现场视频勘查仪和车载电脑等科技设备的配置力度,实现出警警车对现场情况的4G实时图传,强化采集数据的联网共享以及与应用系统的对接。

  14.加强保障服务基层。建立派出所、警务室分类管理制度,开展机关科级警官结对帮扶警务室等工作,坚持警力、装备、车辆和经费向复杂派出所和警务室倾斜。精简常规检查项目和会议文件,精简法制审批程序和管制刀具、仿真枪的鉴定手续,整合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信息的录入项目,切实为基层减负。实体运作收押大队,全面精简收押工作流程、文书,开辟监所临时提审“绿色通道”,争取市局支持增加法医鉴定点。增配基层缴交罚没款项业务POS机,统一报批基层需要分局领导审批的报销票据和经费报告。

  三、深化打击、源头治理,着力提升打击整治能力

  15.健全合成侦查机制。探索建立合成侦查领导小组,归口负责重大案件线索的日常梳理、审核、流转、交办等工作,固化“六侦合一、同步上案”机制,建立“主侦牵头、配侦协同”的合成作战模式,健全合成侦查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推动临时性合成向机制性合成转变。试点将派出所侦查办案队与情报民警、社区民警、技术人员、责任领导捆绑作业、捆绑考核,细化工作流程。探索建立“预审提前介入’’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所队联动、深挖余罪能力。

  16.稳步推进三级办案机制改革。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合理划分专业侦查部门与派出所的办案职责,规范刑事案件受理、立案、侦查、结案及移送工作流程,命案、绑架、劫持、涉黑等除上级部门管辖外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归口刑警大队立案、结案,同时实行刑警大队与派出所捆绑考核制度,落实考核结果一体化运作。加强刑警大队驻片中队建设,不断完善内部考核评比机制,引导驻片中队强化对“两抢”、“两盗”、接触性诈骗等系列性、多发性重点侵财案件的牵头打击职能。

  17.提升刑侦基础工作水平。通过提高现场勘查质量、规范现场勘查及检验鉴定流程,全面提升案卷质量,加强刑事技术信息研判及技术成果的转换工作,着力提升刑事技术工作效能。强化视频监控网络和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建设,推广人像提取比对、模糊图像处理、视频标签化等技术,挖掘视频作战优势,提升视频技术服务侦查能力。加强刑事侦查实战应用系统开发,进一步完善智能笔录等系统。

  18.严厉打击新型违法犯罪活动。组建基层计算机勘查队伍,推广电子取证平台,推动网络资源支撑中心与派出所情报指挥室的深度对接,严厉查处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等治安案件,网络造谣、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破坏网络秩序类案件,网络传销、网络售假等侵财类案件。强化与金融主管部门的协作联动,开展“猎狐14”专项行动,严打银行卡伪卡等突出犯罪,加大社会宣传防范力度。

  19.源头治理“黄赌毒”违法犯罪。成立禁毒大队,组织、指导、协调全区禁毒工作,深化缉毒情报建设、禁毒信息管理、毒品案件侦查外协及易制毒化学品的行政执法和管理工作。深化“雷霆肃毒”行动,加大缉毒破案和禁毒工作力度,集中开展吸毒人员大排查和大收戒行动,加大对公共复杂场所、吸贩毒人员活动频繁部位的查控力度。继续完善涉黄涉赌警情监测机制,探索开发涉黄涉赌警情监管信息系统,定期研判确定高发区域和重点部位,对此类警情的处警、跟踪、倒查实施全程监测,对相关民警和单位消极处理的,一律倒查追责。建立涉黄赌毒重点场所名单库,对各类场所进行级别认定和分类管理,对违规违法场所依法顶格处理,协助推广龙城街道社区康复戒毒示范点工作模式,做好社区戒毒人员的管控和帮教。

  20.深入开展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树立“先情报后行动、无情报不行动”的理念,组织情报研判和行动策划紧密衔接,围绕重点区域、时段以及类型违法犯罪开展精确整治,建立“情报发起-行动跟进-研判评估”的重点整治模式。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警情常态化挂牌整治制度,每季度确定2-3个可防性案件高发派出所,开展挂牌整治,配套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刑警大队牵头组建全区路面打击队伍,统筹各派出所的路面伏击力量,严打路面犯罪。

  21.全面加强安全监管综合治理。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户籍化管理,健全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完善常态化“消防体检”制度。出台消防监督岗位上岗规范,固化消防“查处分离”制度,加快实行“消防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普及“巡消一体化”模式。积极推进小微型消防站和加强型消防分队建设,构建“5分钟消防”体系,显著提升灭火救援能力水平。推广“甘坑平安联合会”等经验做法,推动企业及社会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各派出所均要根据辖区实际积极构建“全民消防”格局。

  22.强化枪支及危爆物品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枪支弹药、危爆物品等实行全天候动态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完善从业人员和基层民警业务培训制度。

  四、全面监测、风险即控,着力提升规范执法能力

  23.成立分局执法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执法管理体系建设,集中研究重大执法问题,讨论决定重大执法管理决策和重大敏感案事件。在优化“一中心三制度”平台的基础上,抓好执法办案的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

  24.设立案件管理中心。对案事件进行全程管理,重点加强对接处警的监管,理顺警情的接、处、转三个环节,逐渐杜绝警情、案情“体外循环”,出台接处警现场处置指引、常用案事件证据指引。

  25.深化办案区改造,着手开展接待区改造。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筹划”的原则,在严格落实办案区“四个一律’’基础上,着手对接待区进行改造,实现办案、接警、接待全天候无死角监控。

  26.强化执法电子化管理。在执法的初始阶段,全面普及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确保处警民警人手一台。自主研发分局执法考评、下行案件管理、执法效能系统,实现统计分析、监督提醒电子化功能。

  27.深化执法实战培训。通过组织考试、群发短信、案例分析、旁听庭审、随警培训、开辟网上课堂和执法普训平台等方式,营造出全警学法的氛围。研发龙岗分局法律网上考场,打造全警学习运用法律知识的练兵平台。

  28.加强执法质量考评。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拓展执法考评范围,重点突出执法考评的指引、评价、纠偏功能,加大执法质量考评结果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运用分局自行研发的考评系统对案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查,在严格执行省厅执法质量考评指标库的基础上,着重分局汇总整理的183项重点考评项目,有针对性地整改突出执法问题。

  29.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以开通全国统一的“12389”民警违法违纪举报电话为契机,拓宽监督渠道,规范案件线索办理流程,及时回复群众举报投诉。充分发挥网络督察优势,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周报、月结、季分析。提高分局各级班子任中审计比例,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及时预警、整改执法问题。

  五、明确底线、精细管理,着力提升队伍建设能力

  30.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警队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设立龙岗分局网上历史展馆,增强民警的集体荣誉感、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严格纪律作风养成,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执行“五条禁令”、“三项纪律”等一系列警纪铁规。积极完善苗头对象、重点部位层级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对民警“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队伍“零违纪”。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实现民警违法违纪投诉100%查证,信访案件调查率达到95%以上。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将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畴,加强对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

  31.强化建警能力培训。出台能力素质提升计划,探索建立基层警官、“警营之星”赴高校培训深造和警校学员“轮值轮训”模式,建立以实战需求为导向的“小课堂+互动式+敞开式”教学模式,力争在派出所和警务社区培育一批教育培训示范点,探索教官库、教材库、制度库建设。探索建立民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按照新警适应期、锻炼提高期、职业成熟期、职业生涯后期四个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地教育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人岗相宜”、“人尽其才”专业型人才。建立民警训练档案系统和心理健康档案,鼓励民警考取各类资质证书。积极打造新、老民警“警师互学”品牌,促进青年民警与老民警之间的互学、互帮、互助。

  32.坚决落实“一岗双责”。立足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更加细致的“一岗双责”履行办法,将各级警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列为年终班子考察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各级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的监督,加大“曝光”督导检查力度,着力提升刚性监督效能,推动队伍管理深层次问题的逐步解决。

  33.鼓励基层改革创新。注重以创新思维拓展工作思路,完善机制手段,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围绕推进智慧城区、智慧警务建设,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设立分局民警“智库”,探索推行以民警姓名命名业务工作法。举办系列改革创新现场会,积极开展“一所一特色”工程。进一步规范“优质创新工作项目”的立项、建设、评选等措施,切实把“优质创新工作项目”打造成分局业务与队伍建设的品牌。

  34.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开展科、处级警官选拔配备和民警双向交流,探索建立全局警力资源统筹使用机制,开展全局派出所警务运作机制的调研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经历竞争上岗加分、基层干部评先晋级优先等激励机制,引导民警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流动。积极协调党政,加强对四级警长以上人员的管理使用,推动对即将年满50周岁的科级警官群体进行区内交流。

  35.精细防控队伍风险。深化队伍建设“四必谈、五必访”方式,建立“警官约谈”制度,拓展不同岗位、层级、特质民警的“访谈”模式。继续跟进“后进民警”考核测评,推行“积极教育培训一严格监督提升一落实结果运用一实现净化队伍”的模式。继续完善警务工作常态化监测机制,建立警务问题全面分析评估的问责机制,提高队伍违法违纪预警能力。试点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网”建设,提升队伍风险防控的科技水平。

  36.落实惠警建设措施。优化“警营之星”评选办法,成立警营之星星级岗位评审委员会。探索推进警察社团、基层所队结对共建警营模式,系列化推进警营文化活动。拓展政工服务中心服务载体,加大从优待警和维权力度,继续完善民警受伤、重病救治的“绿色通道”,扎实推进民警家属就业问题的逐步解决,努力建设和谐警营。落实立功受奖的“随警作战”模式,激发队伍的战斗力。

  37.强化辅警队伍管理。出台临聘人员管理办法,归口负责人员招录、培训、考核、监管等事项,探索建立层级晋升制度,并建立与其相配套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采取分岗位培训、公共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临聘人员全员轮训。

  六、创优服务、靶向民生,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38.推进落实“和谐安民”工程。立足“破大案树形象、破小案暖民心、破好案赢满意”,严打严控六类易涉黑涉恶警情,加强“反盗抢”专业队建设,有力遏制盗、抢、骗三类民生案件,适时组织集中退赃活动。成立专门队伍,强力打击食品、药品、环保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把打击恶意欠薪作为重点,强化重点领域、行业监督管控,加大专案攻坚力度,切实挽回群众损失。创新大型活动安保模式,深化固化“警种牵头、分局负责、主办方购买服务”模式,严格落实审核制度,确保活动安全。落实分局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协调500人以上企业设置保卫科,提高服务企业和企业自我防范能力。

  39.积极开展服务惠民系列实事。切实提升接处警工作效能,完善接处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讲机实名制管理,严格执行警力资源报备制度,规范接处警流程和现场处置工作言行,提升接处警的服务质量。深化警情回访与服务,确保重点警情逐一回访到位,并开辟110接处警短信回访等多种途径,实时告知公众报警、查案等情况。在上级统一组织下,精简户政、出入境、消防等领域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效率,及时升级办证大厅、侯证大厅软硬件建设,加快布吉综合服务大厅建设,配合做好相关行政审批业务进驻区办证大厅工作,如期完成港澳通行证电子化改版工作。规范使用全局业务窗口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系统,针对群众意见集中的单位和问题开展重点整改,每季度根据测评情况推选“群众满意窗口”。

  40.加大民生警务的品牌宣传力度。制订警务活动宣传计划,在新闻媒体专版设置系列宣传板块,在全局派出所中培育一批“民生警务成果展示示范点”,争取新闻媒体以及文化、艺术协会创作一批展现民生警务风采的艺术作品。深入挖掘警队先进人物及事迹,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扩大先进模范宣传覆盖面,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警队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树立“舆情即警情”的观念,针对群众关注的涉警舆情和网络舆情,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处置机制,落实网上和网下一体化管控责任,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处置,开展正面宣传引导。深化警察开放日和警务体验制度,深入推进“三访三评”等群众走访活动,推广社区民警“结对交友”活动,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41.突出服务民生的考核导向。坚持民意测评“一票否决”制度,提升民意测评分值权重,真正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固化民生警务导向。将民意作为警务决策的起点,继续深化破案查处的民生导向,将治安案件查处数纳入绩效考核,并定期评选系列性、团伙性侵财案件的经典案例,给予侦破单位绩效考核加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